杂剧

拼音:zá jù

意思:戏曲名词。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,其特点各有不同。晚唐已有杂剧之名,其后历代均见此名。如宋杂剧、元杂剧、温州杂剧、南杂剧等。通常多指元杂剧。

句子

造句
  • 1.
    舞台模型,上有五个元杂剧演员
  • 2.
    明代内府杂剧在体制上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,体现出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,且有一定的创造性。
  • 3.
    戏文是异于宋金杂剧、始趋成熟的戏剧形式。
  • 4.
    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——元杂剧
  • 5.
    金教坊仍是宫廷杂剧演出的承应机构。
  • 6.
    事前要思免后悔。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
  • 7.
    雅化曲、教化剧的出现,观众消费群体不再成为杂剧艺术最后完成的能动主体,此乃元杂剧走向衰亡最根本的原因。
  • 8.
    神仙道化剧乃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。
  • 9.
    杂剧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顽强的复仇理念。
  • 10.
    街头杂剧由二人或多人表演,有正剧和闹剧之分.
  • 11.
    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元杂剧
  • 12.
    关汉卿,大都人,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。
  • 13.
    姜云学着杂剧戏台上的末泥哼哼几声还颇有些韵味。
  • 14.
    地生连理枝,水出并头莲。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《西厢记》
  • 15.
    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、元杂剧到明清传奇,经历诸多变化。
  • 16.
    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《窦娥冤·楔子》
  • 17.
    因此,以元杂剧为研究对象,有利于深入、全面的研究和分析。
  • 18.
    坐近幽兰,喷清香玉簪花绽。——白朴《杂剧·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
  • 19.
    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、伦理化倾向。
  • 20.
    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为殃。元代杂剧作家 纪君祥 《赵氏孤儿》